看不见风景却写下10万字游记,长沙57岁视障阿姨组建“溜达团”,用盲杖丈量世界

" 窑湖小镇游玩,我凭证件免门票 30 元,但需购小火车票 30 元,听先生描述,景区还在建设,现在主要卖点就是坐着小火车绕景区一圈,据说是吴冠中等人故乡,有湖,景区悠闲安静,自然,宁静,还可以 ……"

这段看似普通的游记,出自 57 岁的重度视障者吴声湄之手。20 年来,她写下了 10 万字的旅行记录,用独特 " 视角 " 感受了旅途的山河风景。

" 我写的这些东西,普通人会觉得是流水账,甚至啰嗦,但是这些东西我的盲人朋友,出不了门的,他们就愿意看我写的东西,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比一般人写得更符合他的想象力。" 吴声湄这样说。

△吴声湄旅行记录部分截图

从推拿师到旅行记录者,虽然看不见风景,但可以随时随地靠文字回味

1 岁因病致盲的吴声湄,童年时常常要把脸贴在作业本上才能勉强看清字迹。" 父亲是老师,他坚持让我读普通学校,他说不管你学多少,你都要继续读下去 "

除了受家庭影响,自己的职业也更进一步推进她的写作和记录。

" 我以前是推拿师,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,来的人都喜欢跟我聊天,90 年底的时候,其中有一位大学老师,我觉得我很大程度上受了她的影响,她特别喜欢旅游,她会跟我分享寒暑假去哪玩了,她电脑用得很熟练,但是她还是愿意用笔和本子记录,她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,去哪玩都会先筹划,做成攻略,这些全部都是纸质的,听她分享,我也很乐意用纸张去记录,但是我自己看不到,所以我就学习了电脑,把这些东西敲进去。"

除此之外,吴声湄的丈夫也让其坚持写文字的决心更加坚定," 他也有写东西的习惯,写得很简单,不是游记回来之后聊起旅行中的故事,他问我怎么不记得可以把你旅游当中一些东西写下来,我反驳说我也看不到这些优美的风景,那怎么写,写什么?他就说你觉得有什么值得写的,你就写什么。现在回过头来看,写成文字放在电脑里,觉得累和心烦的时候,我用耳朵去听读屏软件,想听哪段听那段,我就会觉得很开心,很有意义。"

20 年,10 万字,还结交了一群好朋友,我们就是 " 溜达团 "

2004 年,吴声湄第一次坐卧铺去北京旅游,当时既紧张又兴奋。此后,她开启了一个人的旅行,2020 年,因为喜欢文学,通过互联网,大家认识了彼此,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朋友组成了特别的旅行团—— " 溜达团 "。

△吴声湄旅行时拍摄的照片

" 大家都喜欢写文章,也都是视力障碍,还有好几个视力都比我还差的,或者干脆说没有光感的,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,大家就认识了,约好一起去旅游。" 吴声湄笑着解释。在吴声湄结识的朋友中,有突然失明的护士,也有中年逐渐失明的铁路职工,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,但大家都是笑着的,能讲述自己的故事,甚至还有拿经历开玩笑的伙伴。

"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给人传递负能量的人,用我们长沙话讲就是不要太 " 霉 ",不要给周围人带来不好的感受,每一个人都有不容易的地方。"

20 年来,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仅剩西藏未涉足。" 怕高原反应影响视力。" 她坦言。旅途中,他们用耳朵听溪流,用手触摸古墙,用鼻子嗅花香,在黑暗里构筑出比明眼人更丰富的世界。

" 以前不愿意拿盲杖,觉得难看,后来明白生命和安全 "

" 我以前是不愿意拿盲杖的,觉得不好看啊,难看也挺难看,怕路上人们异样的对待,因为我的日常生活,要不就不出去,要出去也是围着小区附近不远的地方溜达,但是后面我发现团队里面很多人他们都愿意拿着盲杖。"

吴声湄坦言在旅行的路上有遇到过一位失去了双手的旅行者,他告诉吴声湄以前用外套绑着手,天天抱着外套,后面慢慢地也脱敏了,脱下来外套。

" 我觉得他可以把外套丢掉,那我为什么不能拿着盲杖出去呢,我现在哪都能去,自己心里那道坎,跨过去了就蛮好的,出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人,你就会明白,有些东西没那么重要,生命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,最实在的 "

潇湘晨报记者黄康睿

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或涉及违法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vpay.cn/product/55874.html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