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两国的贸易姿态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正在发生改变。特朗普团队之前声称要借与他国谈判来 " 孤立中国 ",以此惩罚中国对美国高关税的强烈抵制。然而现在的情况更像是,很多国家正在打算跟着中国的态度跑,抵抗来自美国的高关税。
▲ 5 月 10 日至 11 日,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。
彭 · 博社 19 日的分析说,很多同样面对美国高关税的国家看到了一个破局之道:那就是与美国进行谈判时要稳住心态,不卑不亢。
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斯蒂芬 · 奥尔森(Stephen Olson)表示,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的成果,确实影响到了很多同样面对美国关税压力的国家,让这些国家的谈判策略出现了转变。这些国家得出结论:特朗普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玩得过火了。
彭 · 博社说,很多国家对美国的谈判策略正在逐渐变化,民调支持率最高的韩国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表示,韩国应该和美国稳扎稳打地进行贸易谈判,他要求现在的临时政府不要急于求成。印度政府也流露出会以稳妥的作风与美国进行谈判的意向,他们希望舆论不要过早下判断。
日本媒体也预测,日方的决策者很有可能会改变原定赶在 6 月与美国谈出结果的时间框架,从而留出更多时间去争取更好的谈判结果。
▲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 20 日表示,日本在谈判中坚持要求美国撤销包括汽车、零部件及钢铝产品在内的多项关税。
另据路 · 透社报道,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 20 日表示,日本在谈判中坚持要求美国撤销包括汽车、零部件及钢铝产品在内的多项关税。他强调,如果达成贸易协议有可能损害日本的利益,日方不会急于求成。
赤泽在记者会上指出:" 美国对汽车、汽车零部件、钢铁和铝制品征收的一系列关税,包括所谓对等关税,是令人遗憾的。我们要求对这些关税进行重新审议,也就是全面取消关税,而且这一核心立场从未改变。"
他表示,双方已于 19 日在华盛顿举行工作级磋商,但下一轮部长级会谈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。日本政府及执政党普遍认为,若美方不取消对汽车进口征收的 25% 关税,达成协议将缺乏实质意义,特别是考虑到汽车产业对日本经济的支柱性作用。
彭 · 博社的文章指出,能否在面对美国时保持冷静和不卑不亢,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在面对美国时拥有足够的筹码,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国家自身实力的体现。
彭 · 博社分析得有道理。在中美日内瓦谈判之前,中国对美国施加关税的反制十分强硬,以致于两国各自对对方又加征了 125% 关税,两国贸易几近休克。这种情况下,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力量和优势逐渐显现。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出乎世界意料,两国同步后退 115% 的关税,这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平等、相互尊重原则的胜利,也是中国力量发挥作用的结果。中美日内瓦谈判很可能标志着美国自认为可以 " 从实力地位出发 " 与中国打交道时代的终结。
其实,特朗普上台四个月以来,在各个方向都是挫折多,进展少。在俄乌方向,和平进程陷入了僵局,特朗普的主张并没能主导俄乌谈判,真正主导局势的是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进展,对议程的设置权也已实际掌握在普京手里。在贸易战方向,迄今为止,美国只与英国和中国达成协议,而其他国家都在拖延观望。甚至在印巴冲突方向,印度对特郎普的介入根本不买账。
▲ 5 月 16 日,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,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。(图源:新华社)
特朗普刚上台时那种 " 气势如虹 " 的势头正在加速消耗,他战线拉得太长,口气太大,行动起来逐渐力不从心。虽然他从中东和一些大公司 CEO 那里拿到了一些投资承诺,卡塔尔还送了他很昂贵的飞机,但他面对的阻力也越来越多,而且它们还彼此呼应、渗透,这一切对特朗普来说绝非好兆头。